一般文章
【常見姓氏圖騰介紹(二)】

【常見姓氏圖騰介紹(二)】

繼上次介紹的五個常見姓氏圖騰之後,今天要介紹的姓氏有楊、陳、孫、黃、張,一起來看看吧。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易」組成,「木」在這裏特指扶桑,在《山海經》等中國古籍中記載:扶桑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初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湯谷又稱作「陽穀」、「溫源谷」。易、陽、羊、楊、揚、湯、蜴、蜥遠古時為同義詞!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易」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居住在湯谷帥氏族古代傳說採用扶桑紀曆。

 

陳由「東」和「太陽升降的階梯」組成。是太昊氏炎帝氏及其後裔的天文中心的象形。東為日在木中,此木又叫槫木、扶木、扶桑、若(叒)、建木。日在木下為杳,日在樹頂為杲,日在地平為旦,日在山下為昏,日在午前午後為昃,當槫木轉為建木天干時稱為「重」,所以古代「重」、「東」為一義。樹立「扶桑」或「扶木」的地方為陳,古代有陳倉、陳留、陳等,它們都是天文觀測中心,也都是當時陳的首都或京城。

 

孫姓是弇(讀淹)茲氏以玄鳥作為圖騰的一支的族稱。由跪着的老祖母弇茲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鳥的後裔組成,表示子子孫孫世代綿延不絕。詒弄子孫,滿溢天倫。孫姓是一個歷史悠久、來源較多的姓氏。西周時,周武王將康這個地方封給他的弟弟姬封,後來又將衛地封給姬封,所以歷史上稱姬封為衛康公。衛康公的後裔有個叫惠孫的,居住在今河南,後來惠孫的子孫就以孫作為姓氏,就是孫姓。

 

黃字最原始的文本,是一個象形字,中間的環狀物,當系佩之體,即雙珩之所合成,也就是璧,上面是用來纏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稱「復」,上面的一橫是玉衡,下面是二系垂。中間的璧,古代又叫「璜」。從字形上看,黃字像上古先民們身上經常佩飾的玉佩,它就是「璜」字的初文。可見,「黃」的最原始意思是指佩玉,在商、周青銅器文中,凡言賞賜佩玉,均用「黃」字。

 

張姓是炎帝共工氏的文明創造的圖騰標誌。它的本義並不是長長弓箭。「弓」實際上代表蓋天圖,一般作天穹的「穹」。「鉞」是模仿其形狀而來。共工氏是張氏的始祖,遠古三苗之一柯烏耶勞的嫡傳。張像一個人手持蓋天圖。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湯谷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號,「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的分界線。日夜兩個蓋天圖和起來就是渾天圖,代表一整天。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