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讓我告訴你,泉州申遺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我告訴你,泉州申遺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是誰,開啓了千年海絲之路的開端?

保護海洋「海洋」是個藍色聚寶盆!

2001年11月1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召開省長辦公會議,聽取福建省文化廳和福建省文物局的工作彙報,提出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構想。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21年7月16日在福州市開幕,7月25日決議「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通過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評審,成為我國第56處世界遺產!

聽,海的聲音

「千年海絲路」

公元9世紀至今,經歷唐、宋、元的繁盛,再到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直至近現代鴉片戰爭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習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們重啓了海絲之路的按鈕,開始了「一帶一路」的偉大徵程。

公元10-14世紀的宋元時期,被許多學者推定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期。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它的始發期應追溯到公元9-10世紀唐末五代的閩國時期,最早推行海上絲綢之路開放政策的開創者就是閩王王審知。

公元886年,開閩三王據閩執政,閩王王審知開啓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端。


▲王審知開闢港口、減免賦稅,積極招來「蠻夷商賈」


▲王審知重視海上貿易「盡去繁苛,縱其交易」

一個遠離中原的邊陲之地,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海洋貿易的開端?這位身處唐末五代亂世中的賢者,為10-14世紀世界體系中最繁盛的東方傳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最先觸發了這持續千年的海絲之路的機關。

逝去的千年歲月,依然銘記著那力頂千鈞,擊開甘棠港的豪邁;銘記著那「招徠海中蠻夷商賈,盡棄苛什縱其交易」的突破傳統思想的氣魄;銘記著那發展遠洋航海業與大型造船業、拓展海外航線的不斷探索無畏前行的勇氣。

 

「發展福州港、泉州港、甘棠港」夯實硬件基礎

福建瀕臨東海、南海,適於海運。早在唐中後期,福州、泉州兩大港口就已通商國內外。除充分發掘福、泉兩大港口中的吞吐潛力外,閩王王審知還指揮工匠開山炸石,在黃岐半島開闢對外貿易,新建了甘棠港。


泉州港


唐末王審知開闢甘棠港

 

「建立完備的貿易體系」完善政策配套
閩王王審知利用福建港口優勢,對外開展海上貿易,「招徠海中蠻夷商賈,盡棄苛什縱其交易,斂不加暴,而國用日以富饒」。他命張睦領榷商務,制定合理的商貿政策,管理商貿往來事宜。發展對外通商貿易,並在泉州設立「榷利院」與「海路指揮使」和「轉運使」,承辦蠻舶交易,由閩王王審知次兄王審邽(任泉州刺史)長子王延彬負責,其被稱為「招寶侍郎」。


唐五代福建海上交通貿易管理機構


王延彬任泉州刺史稱招寶侍郎

閩王王審知的這一開放式的重商思想與大膽的對外貿易舉措,是對我國古代傳統的「農桑為本,商為末」的經濟思想的突破,使其成為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拓展海內外航線」千年海絲之路的萌芽
當時,福建的「福船」,主要航線有三:

1、北上航線:經東海海域,到達日本、高麗(韓國、朝鮮)、新羅(俄羅斯東南部)等國;

2、南下航線:經南海海域,到達佔城、三佛齊等地(今:菲律賓、老撾、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來、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印度、斯里蘭卡、大食(波斯)(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

3、朝貢航線:途經溫州、台州、明州抵達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

唐五代王審知執政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宋元鼎盛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發展遠洋航海業與大型造船業」發展海洋工業
據載,閩國冶鑄業已相當發達。當年泉州僅安溪一地就有冶鐵場14處,當時福建礦業也頗具規模,各種礦場多達69處,居全國首位。冶鑄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海洋工業生產領域和生產規模的飛躍,開闢了造船向大型化發展和航海向遠洋航行的新局面。

泉州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泉州古船館千年福船

五代時期在泉州建立了造船業和航海業雄厚的物質、技術生產基礎,正因為這個基礎,泉州港才能成為當時東方商貿第一大港,才能在泉州開啓了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出現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鼎盛。

 

「構建產、運、銷聯動的綜合系統」產:引入中原技術與人才,促生產
閩國時,掀起了中原地區向福建移民高潮。據統計,當時有60多個姓氏移民入閩,成為後來許多姓氏的始祖。王審知專門設立「百工院」,引進中原地區先進技術。移民帶來先進江東犁、水車及先進耕作技術,加快發展養蠶、植桑、種茶等特色農業,拓展絲紡業、陶瓷業、茶葉業、冶鑄業、造船業。漢族文化、先進技術與原住民的結合,促使閩國經濟的大發展,使其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福建的制瓷、礦冶、造紙、種桑、養蠶、制茶、產鹽等都已經很發達。農業、茶果業、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品經濟的發育,亟需尋找商品貿易的出路。

德化窯 址


德化陶 瓷

「構建產、運、銷聯動的綜合系統」

運:打造生產地—海港間的水陸轉運系統
閩王王審知在福州、泉州兩個主要對外貿易港口城市打造由碼頭(水運節點)與橋(陸運節點)構成的海港與城區水陸轉運系統。

在泉州的有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石湖碼頭(石獅)、江口古碼頭、文興古碼頭、富美古渡、南門關古碼頭、白奇古渡(惠安)等古蹟。


泉州江口碼頭

泉州洛陽橋

在福州的有東岐古碼頭(亭江東岐村)、邢港古渡(亭江閩安村)、懷安古接官道(建新懷安村)、懷安窯古渡(建新懷安村)等古蹟。

刑港古渡

懷安窯古渡

「構建產、運、銷聯動的綜合系統」

銷:被動轉口貿易到主動外貿的轉型升級
閩國時,福建的茶業、陶瓷、銅鐵、紡織品、紙張等特產遠銷海外,將海外的象牙、沈香、犀角、珍珠、玳瑁、玻璃等貨物運回福建,使福建外貿從過去的轉口貿易一躍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心。


閩國時期福州外貿情況

當年,長距離的世界海洋貿易將全球社會和文化的多樣融為一體,讓跨文化的繁榮成為現實。

今天,作為那條航路上的起點,中國的海洋之路從未停止,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交流互鑒的佳話,在新的時代中續寫篇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