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文章
一葉一世界,唐宋黃金葉,這片東方樹葉的海絲之路

一葉一世界,唐宋黃金葉,這片東方樹葉的海絲之路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這一起源於中國的古老飲料,從發現、利用,相傳至今,至少已有數千年歷史。

福建是茶的故鄉,「早在唐代,閩東閩北已開闢了許多茶園」 (《福建鄉土志》記載)。唐茶聖陸羽《茶經》說:「嶺南、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福建植茶歷史有據可查的東晉南安摩崖石刻「蓮花茶襟」(公元376年),至今已1600多年。近年來,隨著古代閩茗茶論成為學術研究熱點,「開閩王」王審知興茶的故事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01  引進中原人才與先進技術 推動閩茶產業發展

唐代,福建茶葉的生產水平不高,規模不大,由於中原地區,受陸羽《茶經》影響很大,特別在河南的光州、壽州地區,茶葉的種植、育苗、加工和使用等都具有較高水平。據記載,茶葉生產水平「淮南以光州上」,說明瞭當時光州的茶文化水平很高,這與陸羽《茶經》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茶聖陸羽《茶經》

王審知治閩後,看到閩地雖然多山,但也是重要的資源優勢。請來固始的茶葉專家張世表、張廷輝父子,考察了閩南、閩北、閩東,看到武夷山、安溪、福安、方山(鼓山)等地方非常適合茶葉種植。在張氏父子的推廣種植下,茶葉生產成為了閩地重要的農業生產項目。同時光州、壽州地區移民把中原先進的茶葉加工技術和茶文化知識帶入福建,促進閩茶製作技藝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這對福建當時的茶葉生產及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王審知重視和推動下,當時福建很多地方都發展茶葉生產,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茶葉數量增多,質量提高,著名的茶葉產地就有福州的鼓山、方山,建州(今建甌)的北苑,安溪的西坪、長坑等地。

02 千年貢茶 福建茗茶

福州鼓山主要生產半岩茶,茶葉質量很高,色香風味,閩中第一,被列為貢品。其茶園位於鼓山主峰的半山腰,依岩壁而建,茶樹種植面積當時還擴大到鳳池、茶洋山、鼓嶺等地,參與種茶的人員有農民、僧人和跟隨王審知入閩的中原移民,生產技術高,茶葉產量多,質量好,聞名全國,許多人都喜歡品嘗此茶。


鼓山半岩茶遺址

現在鼓山仍殘存著諸多茶文化遺跡,如詩詞藝文、古道上茶亭遺址、記茶事石碑、舊茶園遺跡、水晶山茶園,還有以茶命名的茶洋山景點、龍頭泉,以及鼓山湧泉寺沿襲至今的普茶習俗等。

這些遺跡承載著深厚的閩都茶文化。另外,福州方山露芽茶也很著名,《唐國史補》中說,「福州有方山之露芽」,亦當時之名茶也。它和鼓山半岩茶一樣,也被列為貢茶。

建州的北苑是當時著名的茶園,這裡地處武夷山南麓,多丘陵山地,氣候溫潤,適合茶樹生長,所產之茶統稱「建茶」。掌管北苑茶園的張廷暉為光壽移民,精通淮南茶葉生產技術。茶園由於有中原傳入的先進生產技術指導,茶葉生產得到很快發展,茶葉質量很高,也被列為貢品。北苑茶園因此被稱為貢品產地,就是從王審知時期開始發展的。


武夷山茶園

安溪的西坪、長坑等地也產有名茶,當時隱居在安溪的中原人士韓偓,曾在《信筆》詩中說:「石崖覓芝叟,鄉俗採茶歌。」由此可見,唐五代時期安溪民間植茶已逐漸得到發展,其中僧院種植茶樹對安溪茶葉生產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以上所說外,福建的南劍州、漳州、汀州和泉州等,茶葉生產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王審知還鼓勵農民開辦制茶廠,就是把生茶葉加工為成品茶葉,供社會需要,當時各地辦很多茶廠,如閩北山區茶廠林立。據記載,官焙有38處,民焙1336處(出自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茶葉產量多,質量高。

03  開闢海上絲綢之路 發展閩茶對外貿易

王審知看到閩地瀕海的海洋資源,很適合開展海上貿易。茶葉是發展對外貿易的主要物品之一。福建當時每年輸出五六萬斤茶葉,北上經東海海域,到達日本、高麗(韓國、朝鮮)、新羅(俄羅斯東南部)等國;南下經南海海域,到達佔城、三佛齊等地(今:菲律賓、老撾、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印度、斯里蘭卡、大食(波斯)(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貿易的繁榮,使得當時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海上絲綢之路

福建茶葉還作為貢品使用。王審知統一福建後,實行保境安民政策,他不稱帝,維護統一,提出「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的政治理念。當時,福州鼓山的半岩茶和建州的北苑茶(也稱建茶)都被列為貢品。

王審知每年都向當時的中央政府納貢,使閩地在五代亂世中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當時福建出現了「時和年豐,家給人足」、「千家燈火讀書夜,萬畝桑麻商旅途」的景象,這與王審知護統拒獨的政治理念、重視發展茶葉生產與拓展「海上茶葉貿易之路」的經濟政策有著直接的關係。

04  宋朝茶文化大發展 王審知功不可沒

王審知任職期間,福建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進步和發展,為宋朝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大發展打下基礎。

宋朝時,福建茶馳名全國,由每年產五六萬斤,漸增到三十餘萬斤,有五個州盛產茶葉,即福州、建州、汀州、南劍、邵武。北宋名臣蔡襄很重視茶葉的研究和生產。他任福州太守時,經常深入到產茶區調查茶葉生產情況,發動和鼓勵農民種茶樹,並注意蒐集茶葉的資料,通過研究、加工和整理,終於寫成了《茶錄》。《茶錄》是繼陸羽的《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


蔡襄《茶錄》

唐宋時代,茶文化得到全面發展。不得不說閩王王審知在唐末五代為「閩茶」奠定的基礎,成就了兩宋三百年間福建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進步和發展,王審知功不可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