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文章
福宇巍巍抵百城,成就中國近現代人才搖籃

福宇巍巍抵百城,成就中國近現代人才搖籃

福宇巍巍抵百城,他的這波神操作,成就了這塊中國近現代人才搖籃,中國僅存的唐代里坊制度活化石!

坊巷,中國特有的民居意象符號,在經緯縱橫的繁華市井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坊巷這種居住形制,源自於唐代長安城。當時的統治者,為了便於城市管理,將彼時的城市劃分為不同的「里坊」,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坊巷居住文化,歷經千餘年滄海阡陌,依舊飽有十足的生命力。

壹  唐代長安城108坊

唐代長安城是從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到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建成的。唐長安城的街道坊巷可謂匠心獨運,它那整齊劃一的結構,使整個皇城都顯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城內街道均為東西或南北向,排列整齊、方向端正、寬暢闊達,宛如一塊規則明朗的棋盤。唐代詩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繪唐都長安城的佈局為「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想千百年前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國,其都城風貌盡情顯露出一派大國風範。

長安城內的「里坊」是由外郭城中的東西向十四條大街、南北向十一條大街交叉分割而成,隋文帝初建大興城時將此棋盤式網格區域定名為「坊」,煬帝時改稱「里」,唐時又稱「坊」。因此,在唐人詩文中常可見到「里」、「坊」並用的情形。

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為界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本應有五十五坊,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兩坊之地,故實領五十三坊;西部屬於長安縣,有一市五十五坊。

貳  福州坊巷起源

福州自古稱「江城福地」「海甸都會」,因為它是海灣盆地,四圍環山,一水中分,丘嶼星羅,水網密布。福州建城2200多年來,因其佔據自然地理形勝與社會人文優勢,而成為東南一大都會,詩人稱「福宇巍巍抵百城」。現代更成為富於南國情調與水鄉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

晉唐以來,中原士族南遷,衣冠萃於城市,宅第興建,繁如鱗櫛。唐五代之際,王審知在州城建築中模仿長安規制,宣政南街(今八一七路北段)兩翼廣建坊巷,形成獨特的城市建築格局,而且從此一直延續到近現代。

福州坊巷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十分悠久。一般認為濫觴於晉代,是有歷史根據的。史載首任晉安郡守嚴高,為創築子城作了認真的選址和規劃,其時未對子城以南的郊外土地做出建築設計,蓋因人口尚少,故郊野無邑里之設。《三山志》記載,嚴高以後第五任郡守卓宏,於任滿致仕之時,即選擇今文儒坊北側、閩山巷南口之地造屋定居,其時離西晉「永嘉之亂」不過三年之前。志書又載,宋新美坊乃「舊黃巷。永嘉南渡,黃氏己居此。」還有載:「道山坊,以道山亭名之,內有道士井。初晉時,林氏入閩,有華陽道士謂之日:‘可鑿井於南山下,遇磐石則止。’」這些記載說明,在西晉時期,己有北方漢人入閩定居於今三坊七巷地。

參  王審知建三坊七巷 傳承千年

須知在漢代以前,今福州城內平陸地帶尚在水域之中,並未出露於海灣水表,故閩越國建宮室、衙署、宅第都只能在越王山(治山)、浮倉山和牛頭山等地。看來自晉經南朝至隋代,子城內外的居民均不多。但是,根本改變福州城池面貌與城內居民狀況的,還在於王審知三兄弟率民軍入閩並主政閩中之後。

《三山志》載,「唐天復元年(901),王審知創建羅城四十里”,其南城牆圍至利涉門(今安泰橋)內,以今安泰河為護城河;繼而又載,「梁開平元年(907),王審知初築南、北夾城。」遂將九仙山 (於山)和烏石山(烏山)括入城內。很明顯,今日之三坊七巷地己成為羅城西南部的一大街區。為了安置王審知手下的將領僚佐,他模仿大唐首都長安城的里坊制度與宅第建築,對今三坊七巷(當然也包括城內官署以南的里坊地)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建築。而這一規劃建築竟能世代流傳,至於今日,猶存里坊(坊巷)規制的遺型,實屬難能可貴。

自從《三山志》記載可知,後世所謂三坊七巷,宋代以前實已逐漸成型。其卷四「羅夾城坊巷」即對自虎節門至合沙門街道(古宣政南街,今南街、八一七路)東、西兩側的坊巷,一一作了記載,東、西部各有11坊之名。其中西部各坊即包含後來之10個坊巷地,如「登俊坊,地名楊橋,舊曰右通衢」,可見,唐代名右通衢的楊橋路,北宋政和間才改名登俊坊;其以南各巷,宋代皆以坊名,依次曰郎官坊、興文坊、新美坊、元台育德坊、聚英坊、利涉坊(因地近利涉門、橋而名,即後之吉庇巷)。

由此可見,三坊七巷的名字儘管因時、因事而有改變,但坊巷的格局和建築並沒有什麼變化,仍然沿襲著唐末五代王審知創築羅城時所設定的規制。當然,王審知的創制並非無因,也不是無本,他為安排政治和民生,遂仿照大唐長安城的里坊規制與營建格局而修築衙署與里坊。所以,人們俗稱三坊七巷的棋盤式建築格局為「唐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也不為無故。因為按《三山志》記載,福州城內應有近 80個坊名,如今己是所剩無幾了。所以,當我們瞭解三坊七巷的發展歷史之後,定會更加珍惜它。巷用坊名,蓋因宋代各大巷、路口皆樹牌坊並予標名,人們入坊即可知街區名稱,且能領會其實際的文化意涵與價值指向。

從王審知興建福州新城(羅城),模仿長安城的里坊制度和宅第建築,對今三坊七巷的統一規劃,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當今的福州三坊七巷,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已然成為中國僅存的一塊「唐代里坊制度活化石」。
(文章部分內容節選自盧美松編著《坊巷名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