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路竹– 風土人文簡介
前言
閩台閩王紀念館雲上館於2022年介紹五篇台灣地區王氏閩台源流志,依發表順序,這五篇文章標題及發表日期為〈見証台北百年芳華,探尋台灣茶葉世家繁華榮光〉(2/27)、〈開閩世家閩台源流–台中珩山堂家族〉(8/14)、〈福州–漳州–高雄,藤山支脈一門王氏的閩台源流〉(9/11)、〈台灣百年詩書家族的文脈傳承–苗栗苑裡山柑王家〉(10/31)、〈解讀台灣客家人歷史源流,一起來瞭解下這支桃園客家王氏吧~~〉(11/27)。
閩台閩王紀念館事務組,擬進一步簡介上列王氏家族所在鄉鎮市區風土人文,因此,本文先行簡介王金平大宗長的家鄉–高雄路竹區的地名由來、名勝古蹟、前十大姓、地方名人、地區特色…等信息。上列另外四篇,王永棋、王有虞、王克師、王連河等家族所在地理區域風土人文,將依台灣地區拓墾歷程,由南而北的順序陸續呈現。
地名由來
(1)路竹地名的由來,有下列數種說法,一說,明寧靖王朱術桂,於明永歷18年(1664)東渡台灣,明鄭官方招佃至竹滬(今高雄路竹區竹滬里)一帶開墾為寧靖王食邑,且1664年的〈台灣軍備圖〉中,就有「半路竹民社」的莊頭名稱。
另有一說,清朝在台灣府城南部設立鳳山縣,從府城往鳳山的道路,有一地名「半路竹」,因該處竹林茂盛,又恰好位於中途。
還有一個說法,認為該處竹林茂盛,行人來往交通不便,容易被絆倒而稱「半路竹」,因為「半」字是閩南語「絆」字的諧音。
日據大正九年(1920),台灣總督府調整地方行政區域,以及大幅更改台灣舊地名或予以簡稱。在「半路竹」地區,新設立鄉鎮級的行政單位「路竹莊」,莊名以莊內中心的「半路竹」為命名依據。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光復,以路竹莊原轄區設立路竹鄉。近年大高雄地區升格直轄市,撤除鄉鎮改設區,路竹鄉從此改稱路竹區。
(2)一甲地名的由來,是清治時期設置鳳山縣長治里的第一甲,一甲聚落於1946年分為兩個行政村,即今路竹區甲北里與甲南里的主要聚落,聚落可追溯至清治初期的「康篷林汛」(藍鼎元著《平台紀略》則稱之槺榔林汛),該聚落更可追溯至明鄭時期,由鄭氏軍隊所設置的屯墾地「禮武營洪德」,1664年的〈台灣軍備圖〉中,即有禮武營洪德的描述。
名勝古蹟
路竹區信仰宮廟眾多,較知名且年代久遠者例如,甲南里,一甲觀音亭;竹東里,天後宮;竹滬里,華山殿(原名寧靖王廟);新達里,北極殿…。祀奉主神有觀音菩薩、媽祖、真武大帝、王爺、…。
(1)華山殿,明寧靖王朱術桂,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路竹區竹滬里,曾是明寧靖王的定居地。高拱乾輯修《台灣府志》,於康熙35年(1696)刊行,志書記載據鄉民口碑,竹滬的黃、蔡、莊、周、唐、劉、林、王姓等居民皆為當時隨寧靖王入墾的佃戶。寧靖王府在今竹滬國小,今華山殿與月眉池附近是其護衛人員與佃戶的居住處,至今上列護衛與佃戶的後裔,仍尊稱明寧靖王朱術桂為「老祖」。
寧靖王為明朝殉節於明永歷37年(1683)鄭克塽與清軍議降時,殉節前囑咐將竹滬的田園贈與部屬與佃戶。位於今路竹區竹滬里,主祀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寧靖王廟」建於康熙22年(1683),是當時其部屬、佃戶與當地居民感念明寧靖王的恩德而建,廟內同時祀奉王妃羅氏牌位,與妾袁氏、王氏,媵妃秀姑、梅姐、荷姐等「五妃」神像,及寧靖王朱術桂的長生祿位。日據昭和4年(1929),寧靖王廟再次重修時,改為今名「華山殿」。
(2)一甲觀音亭,位於一甲聚落的甲南里境內。相傳觀音亭觀音佛祖香火,系由一甲王氏族人祖先王文醫隨軍攜來台灣(有部分志書與文章寫成王文伊或王文翳,本文正名王文醫乃依據一甲白礁王氏族譜),王文醫是明鄭部屬,隨民族英雄國姓爺鄭成功來台。因一甲居民感於觀音佛祖庇佑,王文醫依眾議,將觀音佛祖香火祭祀於公廟,康熙25年(1686)建廟於槺榔林且雕刻神像奉祀。日據後期日本政府在台灣殖民地實行皇民化政策,其中包括禁止漢民族的傳統廟宇信仰,欲將非日式之神像毀除,因此,一甲居民將觀音佛祖神像藏在王鬧廷的住宅奉祀,迨台灣光復後,即迎請神像回原廟奉祀。1964年信徒們商議建新廟,捐地建廟者有王珠慶(東昌食品公司董事長)、王朝立(立大農畜公司董事長)等地方企業家,新廟順利於1972年竣工。
1983年新成立的路竹地政事務所,暫時設在路竹一甲觀音亭,待1986年2月地政事務所竣工時,才遷至國昌路現址落成啓用。
高雄市王姓宗親會,近幾年在王明和理事長與全體理監事同心協力之下,已連續數年舉辦「開閩三王文化季」,成功邀請福建福州市閩王紀念館、泉州市三王祠、三明市永安羅兜祠等,迎請開閩三王金尊來台巡安護佑祈福繞境活動。近幾屆開閩三王文化季祭祖大典,在路竹區一甲觀音亭,以及內門區順賢宮舉辦。
(3)北極殿,路竹區至少有3座分別創建於清朝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北極殿(又稱真武廟),殿中主神為明鄭士兵傳承奉祀的守護神–北極玄天上帝(真武大帝)。
前十大姓
依據戶政司最近一次於2018年出版《姓名統計分析》專輯得知,高雄市路竹區總人口數52,605人,前十大姓依序是,王、蘇、黃、林、陳、蔡、洪、李、吳、謝,其中王姓人口數5,431人(男2,955,女2,476),在路竹區排名第一大姓。
日據昭和元年(1926),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執行〈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依據調查結果,當時路竹莊的漢人合計11,100人,籍別僅有福建泉州府與漳州府,其中祖籍泉州安溪佔6,600人(59.5%),泉州同安佔2,500人(22.5%),泉州三邑(南安、惠安、晉江)佔1,100人(10.0%),漳州府佔900人(8.0%)。
地方名人
前面提及的明寧靖王朱術桂,此處不再贅述,茲再舉例路竹地方名人如下:
(1)王文醫,路竹區一甲聚落王氏族人祖先王文醫,和其他兩位也是王姓的同袍,隨鄭成功來台,一起定居於一甲聚落。王文醫,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積善里二十都白崑陽堡白礁鄉上巷祠堂邊人民(今漳州台商投資區白礁村),乃開閩王氏白礁一世祖右豐公裔孫,因此,一甲聚落稱該家族為「白礁王」。世居路竹一甲聚落近現代地方名人,王開運以及王珠慶、王金平兩昆仲都是王文醫的裔孫。
(2)王開運,路竹一甲人,「白礁王」裔孫,1906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曾任職路竹公學校,擔任日據昭和年間(1931至1934)路竹莊第三任莊長(當時的莊長相當於現今的鄉鎮長),以及台南市議員,台灣光復後,於1951年當選臨時省議員,榮列路竹鄉第一位省級民意代表。王開運善於詩作,著有《王開運詩集》。
(3)王珠慶,路竹一甲人,是「白礁王」王文醫的第十一世裔孫。,先生熱心公益,1964年購獻土地2300余坪,協助一甲觀音亭遷建,新廟於1972年順利竣工。
(4)王金平,路竹一甲人,「白礁王」裔孫,是現代路竹區首屈一指的地方名人,有公道伯之稱,曾擔任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最高領導人,其任期連續長達17年,這個連任最高領導人的紀錄,該機構歷來與現今領導人無能出其右者。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5)王朝立,路竹一甲人,日據大正9年(1920),畢業於台南第一商業學校,1949至1963年間新創設立了三家公司,分別從事豆餅製造,生產黃豆粉,油脂,飼料,與飼豬畜業等。關懷家鄉菜農,於1952年成立路竹蔬菜產銷合作社,增加農民利潤。先生熱心公益,1964年率先捐款,協創一甲國小,又捐獻土地380余坪,協助一甲觀音亭順利遷建。
(6)余清芳,日據大正4年(1915),發動史稱「噍吧哖事件」的抗日烈士–余清芳,就是當時台南廳阿公店支廳大湖區後鄉莊人(今路竹區後鄉里),這起抗日事件也有學者稱之為「西來庵事件」,是日據時期,全省各地區的同胞,基於民族大義而執干戈保衛鄉土,是前僕後繼,本省多達四十餘次抗日事件當中,戰鬥最激烈犧牲最慘重者。為此,原台南縣政府於1981年,在「噍吧哖事件」抗日激戰的古戰場,即今台南市玉井區虎頭山上立有「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用彰忠烈以緬懷余清芳為首的數千名抗日烈士(受難者2833位)。
噍吧哖(Tapani)是玉井的舊地名,日據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制,以音相近的日語(Tamai)而改名玉井,但《鯤島探源》作者林衡道教授認為玉井乃日本東京風化區的「玉之井」,為日本人報復噍吧哖事件使日軍傷亡慘重而改此名。
(7)其他王姓,一甲聚落居民以王姓人口佔多數,卻不是同一位來台祖,如前面的王文醫祖籍泉州同安白礁,因此稱其家族為「白礁王」,其他還有田頭王、鬼仔王、豆腐王、綠豆王…等簡述如下。
祖籍漳州龍溪阪美的王學淵,康熙30 年(1691)入墾一甲聚落的中心和南側,其家族稱為「田頭王」該家族人丁興旺,後裔興建「七包三」「九包五」…等諸多合院大厝(七包三宅第為三進,面寬三開間,第三進為七開間,余類推)。
祖籍同樣來自泉州同安,康熙年間入墾一甲聚落的西側,相傳後裔有出生於墓穴之中者,該家族因而被稱為「鬼仔王」。
祖籍泉州的王姓祖先,乾隆年間入墾一甲聚落的南隅,其家族以製造豆腐營生,因此稱為「豆腐王」。
舊時有王姓先民,於一甲聚落開店制餅,餅店生意興隆,該家族後裔稱為「綠豆王」。
地區特色
高雄市路竹區是原高雄縣路竹鄉,縣轄時期路竹鄉畜牧業的雞只及豬只數量都是全縣第一,農業的甘蔗及蔬菜產量也是全縣第一,稻米產量則是全縣第三。
現今路竹區的西紅柿、花椰菜、雞蛋、虱目魚,號稱路竹四寶,其中,花椰菜每日供貨量約一百公噸,居高雄市之冠。
路竹區公所官方網站,有一篇以閩南語發音頗具特色的順口溜,作者蘇晏德,以〈半路竹街〉為題,敘述路竹地區特色,讀者欣賞這篇順口溜的同時,還可以順便復習日漸生疏的母語,特謄錄如下:
〈半路竹街〉
(閩南語發音) 文/蘇晏德
路竹城,半路名,半路竹街古早名,
安平鳳山南北行,古早竹林真有名;
路竹城,螺絲城,螺絲出口第一名,
產量世界排頭名,發展經濟望你成(tshiâⁿ);
路竹城,果菜城,花菜賣甲叫阿娘,
柑仔蜜的大本營,滋味甘甜共人涎(siâⁿ);
路竹城,雞卵城,福記鐵卵真出名,
雞卵質量好名聲,金銀趁甲規大廳;
路竹城,大廟埕,華山殿府有留名,
先人駐兵的兵營,有閒歡迎來遮行;
路竹城,科技城,科學園區結親情(tsiâⁿ),
帶動就業的工程,經濟起飛全民贏;
路竹城,運動埕,運動公園抵起行,
公園內底無山嶺,數年以後滿樹影;
路竹城,交通城,路竹交通通京城,
鐵路公路有站名,歡迎鬥陣來遮行。
↑路竹區地理位置圖。(照片來源:高雄市路竹區公所)
↑路竹區行政區域圖。(照片來源:高雄市路竹區公所)
↑路竹旅遊導覽地圖。(照片來源:高雄市路竹區公所)
2013 · 高雄巡安
2013年5月17-25日,應王金平先生和高雄、台南、嘉義、台中等王氏宗親會的邀請,「閩王(王審知)金身赴台灣巡安祈福暨閩豫王氏宗親文化交流訪問團」一行166人,護駕閩王金身,經平潭乘海峽號客滾輪赴台開展為期9天的交流活動。訪問團一行先後在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新北市進行聯誼交流,互送族譜、互贈禮品和祭祀閩王,並在各地鬧市區護駕閩王金身開展繞境踩街祈福活動,所到之處,各地王氏宗親夾道歡迎,沿街設置香案、貢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燒香祈福,其情之虔、其心之誠,令人動容。
↑訪問團一行護駕閩王金身從台中港登陸
5月17日晚台南市王氏宗親在台灣民俗文化協會王明和先生率領300多人抬來奉供於台南市300多年的「開閩王祖」匯合高雄路竹,為踩街巡安祈福先行陣頭,場景熱烈隆重。前後有6000多台灣王氏宗親和民眾參與,引起較大反響。
↑閩王金身巡安台灣南部
↑王金平宗長參加巡安活動並任主祭官
5月18日,海峽兩岸鄉親1000多人來到高雄路竹區參加祭祀閩王大典,在歡迎宴會上,王金平先生接受福州藤山支派連江官嶺王氏族譜。他擔任祭祀閩王大典的主祭官,叩拜並宣讀的是他親自撰寫的疏文,贊頌審知公昆仲以實現國家富強統一為己任,護統拒獨的思想理念。
↑王金平大宗長受贈福州藤山王氏族譜並接受採訪
2019 · 高雄巡安
2019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 受台中市王姓宗親會、嘉義市王姓宗親會、高雄市王姓宗親會邀請,由福州市晉安閩台王審知研究會組織閩豫浙三地代表團430人共同組成閩豫浙王氏宗親暨閩王王審知信俗非遺文化交流訪問團護駕王審知金身赴台中、嘉義、高雄進行王審知金身巡安祈福文化交流活動。
↑高雄開漳聖王廟祭祖儀式
10月25日下午,訪問團一行護駕閩王王審知金身安座在高雄路竹福德祠。高雄王氏宗親會王明亮董事長、王謙照宗長接駕。
↑閩王金身在高雄鳳山區巡安
10月26日上午9點,王審知金身抵達高雄鳳山區開漳聖王廟。開漳聖王廟陳梅芳主委與全體委員熱情接駕。王審知金身與陳元光金身共同在鳳山區開始巡安祈福。巡安隊伍由開漳聖王廟前導車引領,鑼鼓開道,途徑城隍廟、龍山寺、鎮安宮、雙慈殿,陸續進行了會香祈福活動,最後回到開漳聖王廟,兩王會香祈福。整個巡安過程歷時2個多小時,10余公里路程,聲勢浩大,甚為壯觀,沿途百姓紛紛擺案迎接兩王金身駕臨,十分虔誠。
↑閩王金身在高雄路竹一甲觀音亭巡安
↑高雄王明亮董事長受贈「兩岸一家親」紀念瓷盤
10月26日下午,訪問團一行護駕閩王王審知金身回高雄路竹福德祠安座,並在高雄路竹區一甲進行巡安活動。當晚,高雄王明亮董事長熱情接待訪問團一行,並為閩王金身送行。
作者:王桂明 台中市王姓宗親會族譜顧問
參考資料
(1).《路竹、一甲 王氏族譜》一甲白礁王氏族譜編委會 編著,1996年出版。
(2).《八閩人祖 一至十五世系圖》龍海市白礁王氏宗祠文物管理委員會 編,2007年10月。
(3).《福州福省(城)南台藤山支派(龍海白礁高雄路竹)開閩王氏源流氏系考略》 王知德 纂編,2008年12月。
(4).《橋–走近王金平》王金平口述,李靜宜採訪,河景書房,2019年出版。
(5).《台中市王姓宗親會35週年成果紀念冊》發行人王建堃 主編 王伯宗,台中市王姓宗親會館,2020年11月29日出版。
(6).《台灣地名辭書–卷五 高雄縣(第一冊)》施添福總編纂,台灣文獻館,2000年12月出版。
(7).《台灣古蹟概覽》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8月出版。
(8).《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跡篇》廖財聰編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12月出版。
(9).《鯤島探源–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6》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稻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10).《路竹鄉志(重修) (上下冊)》鄭瑞明總編纂,路竹鄉公所,2010年出版。
(11).《全國姓名統計分析》內政部戶政司編輯,2018年10月出版。
(12).高雄市路竹區公所官方網站
https://lujhu-dist.kcg.gov.tw
(13).台南市玉井區公所官方網站
https://www.yujing.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