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文章
台中「神潭」地區風土人文

台中「神潭」地區風土人文

台中「神潭」地區– 風土人文簡介

前言

繼〈高雄路竹–風土人文簡介〉,探討台灣地區最高立法機構原領導人王金平大宗長的家鄉風土人文之後,本文將簡介台中閩王紀念館王建堃理事長的來台始祖,拓墾今台中市的神岡區,以及永棋館(即台中閩王紀念館、台中市王姓宗親會館)所在的潭子區,因此,本篇將神岡區、潭子區一同列入,為方便敘述,乃將上述兩個行政區合稱為台中「神潭」地區。


↑神岡區地理位置圖。(照片來源:台中市神岡區公所)


↑神岡區行政區域圖。(照片來源:台中市神岡區公所)


↑潭子區行政區域圖。(照片來源:台中市潭子區公所)

本文即簡介「神潭」地區的地名由來、名勝古蹟、前十大姓、地方名人、地區特色…等。

地名由來

《豐原在地歷史探索》作者陳炎正敘述「岸里大社早期是平埔族巴宰(Pazeh)社群聚落區,自漢人入墾後,巴宰族的社會文化,生活環境,受到很大影響,導致巴宰族群生活困難,而遷移埔里地區。」(按,道光年間受閩粵分類械鬥波及被迫遷移)。

巴宰族社群聚落中心為岸里社,下有岸東社、岸西社、岸南社、葫蘆墩社、西勢尾社、蔴里蘭社、翁仔社、崎仔社、蔴薯屯社等九個社,合稱「岸里九社」亦稱「岸里大社」。其中岸東社、岸西社、岸南社、西勢尾社、蔴里蘭社,位於今神岡區大社里、社南里、岸里里。葫蘆墩社、翁仔社、樸仔籬社,位於今豐原區街上及翁社、翁子、翁明、樸子等里。


↑神岡鄉祖籍別、姓名分布圖

1.神岡,本地人稱為「新廣莊」,相傳是「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白渡保神崗社」客籍移民,渡台在本地拓墾時,將祖籍地名「神崗」轉用於本地而得名。

《彰化縣誌》以「神崗」之諧音記載為「新廣莊」,其中是否有廣東人新建村莊的意義,不得而知。

地方相傳,道光年間分類械鬥期間,今神岡區神岡路八仙寺李仙祖指示,聚集於此,能保平安,亦即「神講」的庇護地確實安全,以其諧音為「神岡」。

日據大正九年(1920),台灣總督府調整地方行政區域,以及大幅更改台灣舊地名或予以簡稱,因此將「神崗」地名改為「神岡」。也有人認為「神岡」這個地名,是日本秋田縣神岡地名的轉用。


↑1980年神岡鄉鐵公路交通圖,神岡火車站在照片左下方。(照片來源:神岡鄉志)

2.圳堵,昔稱浮圳、圳島,清乾隆年間為浮圳莊所在地。葫蘆墩圳於五汴分圳至此,因本處圳道地勢較原圳道高,稱為浮圳,又圳道末端堵住,圳水未續流而得名圳堵。

3.潭子,原名潭仔墘,是指村莊位於溪流深水處的岸邊。閩南語將溪流中的深水處稱為「潭」,潭水之際則為「墘」。此地昔時為平埔族巴宰族阿里史社的所在地,石牌公園內潭陽亭的「禁示碑」可佐證。

日據大正九年(1920),台灣總督府調整地方行政區域,大幅更改台灣舊地名或予以簡稱,「潭仔墘」地名因此改為「潭子」。

4.瓦磘,永棋館(即台中閩王紀念館、台中市王姓宗親會館)位於今潭子區僑忠國小斜對面,該館位於福仁里,昔稱瓦磘村(有居民在此區域內設磘燒瓦而得名)。瓦磘村於1990年改名福仁村,2010年台中市升格直轄市,福仁村即稱福仁里。

5.頭家厝,永棋館附近有個地名「頭家厝」,是指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的林家古厝「和泰堂」,當地人尊稱大地主林秋原的大宅「頭家厝」(該古厝今已不存);還有一說,起源更早,為雍正年間,岸里社通事張達京的兄弟張達朝、張達標負責這地區的墾務,張氏在此建立公館,因而得名。如今,台鐵縱貫線在此新設立火車站也以「頭家厝」命名。

名勝古蹟

本文以創建,肇基於清朝時期的廟宇、教會、宗祠、宅第、浮圳、石碑…等名勝古蹟為對象,列表簡介如下。


↑神岡木德星宮拜殿。(照片來源:木德星宮提供)


↑台中市潭子區「潭水亭」擁有罕見的「廟中廟」樣貌。(照片來源:潭子區公所)


↑神岡筱雲山莊兩層式防禦門樓(山莊內的門樓景觀)。(照片來源:王桂明拍攝)


↑市定古蹟 神岡筱雲山莊第一進「篤慶堂」。(照片來源:王桂明拍攝)


↑市定古蹟 台中市潭子區摘星山莊。(照片來源: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潭子摘星山莊門額有林文炳立「進士」匾。(照片來源:王桂明拍攝)


↑潭子摘星山莊虎側兩護龍一隅。(照片來源:王桂明拍攝)


↑市定古蹟 台中市潭子區林九牧公祠。(照片來源:台中市文化資產處)

前十大姓

依據戶政司最近一次於2018年出版《姓名統計分析》專輯得知台中市神潭地區人口數,摘錄如下:

台中市神岡區截至2018年6月30日總人口數65,649人,前十大姓依序是,陳、王、林、張、黃、劉、李、楊、吳、蔡,其中王姓人口數7,125人(男3,999,女3,126),在神岡區排名第二大姓。

台中市潭子區截至2018年6月30日總人口數108,548人,前十大姓依序是,林、陳、張、黃、劉、李、王、吳、廖、賴,其中王姓人口數3,738人(男1,809,女1,929),在潭子區排名第七大姓。

依據2009年版《神岡鄉志》742頁,表2-3-1得知1930年神岡地區的聚落型態,當時新莊子與圳堵兩個聚落,王姓都是優勢姓,皆屬於一姓村的聚落型態,新莊子聚落前五大姓佔比為78.5%,其中王姓佔了63.3%,圳堵聚落前五大姓佔比為80.7%,其中王姓亦佔了63.2%。

新莊子聚落(今新莊里),清代時期以泉州府同安縣王姓移民為主,王姓堂號以「珩山衍派」居多。

原台中縣神岡鄉戶政事務所,於2005年統計各村前五大姓氏戶數,茲謄錄兩張統計表,並將其匯編為一張表格如下:

由上列統計表得知,在新莊、圳堵與圳前這三個村(圳前村是台灣光復後,由圳堵村析出),王姓仍是優勢姓,只是佔比皆未過半,隨著現代化與都市化衍生的城鄉遷移,表列各村落已然呈現主姓村、多姓村與雜姓村的聚落型態,一姓村的聚落型態已不復存在。

地方名人

上列「貳、名勝古蹟」提及的潘敦仔、張達京、呂世芳、呂炳南、林振芳、林其中、英人馬雅各醫生…等,都是清朝時期在經濟、社會上對神潭地區有特殊表現及貢獻的名人,本文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僅聚焦於王姓人士。

清朝時期,葫蘆墩圳上埤及葫蘆墩圳…等水利開發工程先後築成,吸引大量漢族移民入墾,祖籍泉州府同安縣、南安縣、安溪縣等地王姓人士陸續入墾今神潭地區,尤其神岡區新莊、圳堵、圳前…等里是王姓主要聚落,茲臚列入墾神潭地區王姓先祖,列舉名錄如下:


茲揀選神潭地區王姓部分人士,簡介如下:

1.王焜耀,字成耀,國誕公之子,貞合公之孫,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馬巷珩厝鄉(今廈門市翔安區珩厝),是開閩王,王審知廿九世裔孫。成耀與成溫(王讀,諱溫生,字成溫,國跨公之子,貞合公之孫)兩位堂兄弟,於清乾隆40年(1775)聯袂渡海台灣府彰化縣西堡蔴園莊居住(今台中市沙鹿區),焜耀公三子王家聽(開閩卅世),移居彰化縣溪南頭前寮侖仔寓耕(今彰化縣和美鎮嘉寶里),家聽公曾孫王大珪(開閩卅三世),落籍彰化縣梀東上堡圳堵莊(今台中市神岡區圳堵里、圳前里),大珪公後裔大多居住今神岡區圳堵里、圳前里、新莊里、神岡里,大珪公之女,王惜,嫁社口張家。

焜耀公裔孫,大珪公曾孫王建堃(開閩卅六世),事業有成,感念父母恩情,以父親名諱–永棋,於潭子區家族土地創建台中永棋館(即台中閩王紀念館,也是台中市王姓宗親會館)。該館為五層樓RC建築,一樓為飲水思源,奉祀開閩三王金身塑像,二樓為藝廊,展示開閩三王文創品與百家姓圖騰,三樓為尋根問祖,典藏王氏各支派族譜,近年擴增收藏百家姓族譜,四、五樓為會議、展示、演講、表演…等多功能場域,該館戮力於弘揚孝道,重新找回中華文化傳統孝道。

焜耀公裔孫,大趁公曾孫王建富(開閩卅六世),重建木德星宮,位於神岡區圳前里六張路23-3號,奉祀主神溫府三王爺,陪祀開閩三王…等神尊,現任慈善功德會主委王建堃與前任主委王丕澄是叔姪,皆熱心公益,樂善好施於大神岡地區。例如,台中市立豐原國民中學,註冊組長於2022-12-13在學校官網發佈訊息:「木德星宮慈善功德會獎助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羅芷柔、王宥甯、陳主恩…。」

2.王熀,祿盛公派下裔孫,祖籍廣東省潮州府澄海縣南洋鄉。是成立於1985年「台中縣王姓宗親會」創會理事長,王熀會長系經營鞋業的企業家,與王清貴、王阿標、王耀暉、王添連、王清泉、王黃才、王三合、王桂米、王二松、王棋材、王清溪、王新煙、王清圳等宗親共同發起成立宗親會,以慎終追遠,尋根念祖,闡揚先德,敦睦宗誼,互通信息,團結互助,光耀門楣,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併發揚民族精神為宗旨。該會於2010年12月25日隨著大台中市升格直轄市而更名「台中市王姓宗親會」,宗親會成立至今已38年,傳承十屆理監事會。

王熀先祖,澄海始祖王平胡(12世),其子王奕馨(13世),後裔遷台,渡台始祖王祿盛(16世),來台後居住台灣府諸羅縣(今嘉義縣)北社尾許厝莊南邊,生二子,長子大亮,次子德昭(17世)。德昭子王敦樸(18世),移居彰化縣貓霧梀堡六張犁莊(今台中市大雅區六寶里),敦樸生有四子,其中三兄弟(19世)再移居彰化縣貓霧梀堡翁仔社莊(今台中市豐原區翁社里),傳至王熀(25世)。

台中縣文化中心,1996年在潭子地區進行閩南語民間文學採集,採錄當地民間流傳的閩南語歌謠、諺語、迷語、歇後語。住在潭子的王熀榮譽會長,當時受訪時講述了九個當地民間諺語:

「七熱八熱,七坐八爬」;
「人二腳,錢四腳」;
「水底睏無一位燒,一年換二四個頭家」;
「出門看天色,入門看面色」;
「死鴨硬嘴巴(chui3pue1)」;
「好心予(hoo7)雷唚(cim1)」;
「囝仔人有耳無嘴」;
「做到流汗,嫌到流涎(nua7)」;
「頭目知重」。

上列九組諺語,皆耳熟能詳,字義清楚,如今各地區亦有,已屬於大眾化諺語。巧的是,當年負責採錄諺語的工作人員,恰好是後來接任原台中縣王姓宗親會第四屆理事長,畢業於師大教育研究所的王碧義校長。

3.王成助,潭子摘星山莊,創建人林其中,為霧峰林文察麾下,於軍旅中拜福建人王成助為義父(一說友人),後來繼承王成助遺產。林其中回到潭子,興建同名住宅「摘星山莊」,亦即飲水思源,以其義父在福建的住宅(一說鏢局)名稱來命名,藉此感念義父王成助的恩典。

4.王福成,祖籍泉州府同安縣西湖塘,王氏第十五世光歟公派下渡海來台,初居今雲林縣虎尾鎮埒內,後遷徙至今豐原廟東巷,王家族人王福成於咸豐4年(1854),移墾今圳堵里城仔內(福成內),城仔內有兩間王氏祖聽「植槐堂」與「福成堂」,以及刻有「乾隆乙未年浮圳莊」字樣的土地公石香爐,即浮圳莊開基福德祠,建於乾隆40年(1775)。

5.王恭駕,嘉慶年間隨劉姓欽差來台督造蜈蚣堤(今大甲溪兩岸高坎),事畢留為彰化縣吏(一說道光末年來台)。王恭駕三兄弟於咸豐年間入墾圳堵莊三甲、田寮聚落(今神岡區圳前里),聚落內原有「太原堂」以及「三槐堂」兩座王氏古厝,日據昭和10年(1935)大地震後重建。

地區特色

1.神潭地區的縱貫線,本地區有縱貫公路、縱貫鐵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經過,有設站,有設交流道,或者只是路過,都凸顯神潭地區地理位置處於交通要道。

縱貫鐵路(基隆–高雄)於日據明治41年(1908)全線通車,沿線經過葫蘆墩、潭仔墘火車站。當時僅有今之「台中線」(山線:竹南–彰化),因苗栗–葫蘆墩,這段山線鐵道路線坡度過急,影響客貨運輸,於日據大正8年(1919)開始興建平緩的海岸線(海線:竹南–彰化),大正11年(1922)通車後取代山線成為「縱貫線」。

神岡地區距離葫蘆墩車站8.5公里,日據明治43年(1910),由葫蘆墩到神岡社口的輕便鐵軌台車正式通車,藉由人力推動的客貨兩用露天台車,輸運旅客與貨物至葫蘆墩,再透過縱貫鐵路轉運各地。當時每部台車可供四人乘坐,運送物品時可載運兩百公斤的貨物,由一至二人以人力推動,或使用水牛拉重物台車,因此輕便軌道大多鋪設於地勢較平緩處。

日據大正10年(1921)的〈台中州管內圖〉,當時這段縱貫道路有轉折的,由南而北,從山線的台中經過潭子到豐原,再轉折由東向西,經過神岡抵達海線的沙鹿,繼而北上大甲往台北,這段縱貫道路恰好連接今之縱貫公路海線(台1線)與縱貫公路山線(台3線)。

2007年元月5日高速鐵路通車,高鐵經過今神岡區圳前里與山皮里,只是路過沒有設站,因此沒有為本區帶來交通便捷的效益。

2.潭雅神綠園道–自行車道,前身是1957年8月22日竣工通車的「縱貫鐵道台中線神岡支線」,來往於潭子與清泉崗機場,以軍用、貨運為主,清泉崗機場為美軍越戰期間軍事運輸站之一。神岡支線鐵道起點為潭子火車站,該站初建於日據明治34年(1901),位於縱貫鐵路「台中線」(山線)台中站至豐原站之間,鐵道沿線有社口號志站,神岡站,和平場站,以及終點清泉崗站,全長8.7公里。

鐵道神岡支線於1995年11月停駛,廢除多年後,於2004年改建為全長約14公里的「潭雅神綠園道」自行車綠色逛游觀光休閒車道,途經潭子、豐原、大雅、神岡區,沿途的植栽豐富多樣,例如,初春櫻花、二至三月黃花風鈴木、五至六月阿勃勒…等,四季皆有花木綻放,吸引大批自行車愛好者與賞花客來此觀光打卡。

3.台中潭子科技產業園區,隸屬於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台中分處,昔稱台中加工出口區,位於潭子火車站附近的台糖公司潭子糖廠舊址,建成於1971年3月,當時除了促進中部地區就業率,也緩和高雄加工出口區(今稱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建成於1966年)的飽和壓力。(注,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昔稱楠梓加工出口區,與台中加工出口區同時建成於1971年,當時設置目的之一,緩和高雄加工出口區快速飽和的壓力)

潭子科技產業園區以生產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主要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最多,其次為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

4.竹筍文化節,竹筍是潭子區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種類有綠竹筍、桂竹筍、麻竹筍等,滋味甜脆受到民眾喜愛。區公所近幾年舉辦竹筍文化節,藉著活動讓民眾更認識家鄉–潭子,以及筍農栽種與採收竹筍的方式,活動寓教於樂,營銷潭子區的農特產與深度旅遊。

5.神岡文化季,神岡區公所近幾年舉辦文化季,以民間信仰為核心(例如,社口萬興宮媽祖信仰),或以古蹟建築之美為涵養(例如,社口林宅大夫第),加入在地農畜產品(例如,神農蛋、新廣米、香水百合),結合在地人文藝術(例如,木屐匠人技藝、陶瓷陶藝、紙博館文創),以多元的復合文化活動,成功推展在地農特產品與在地文藝。

神岡區農會輔導在地蛋雞產銷班,為雞只填加β胡蘿蔔素、綠藻粉等有機飼料,蛋黃遂呈現紅心色,且沒有腥味,蛋液飽滿扎實又濃稠,營養價值更高,榮獲台灣地區神農獎而得名「神農蛋」。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葫蘆墩圳開鑿,提供豐沛水源利於灌溉,因此神岡地區的水稻種植在當時已極為普遍,日據時期亦鼓勵種植蓬萊米與推動在來米改良,當時整個台中地區以「葫蘆墩米」評價最優,其主要產地就在神岡區,曾有「中部米倉」之稱。如今一鄉一特色,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與推廣神岡優質「新廣米」,新廣米擁有絕佳口感,即受益於來自大甲溪、葫蘆墩圳的好水灌溉。

神岡區農會推動農業轉型,近年致力於園藝花卉栽培香水百合,甚受民眾青睞,儼然為神岡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6.糕餅產業
神岡區社口裡有兩家知名糕餅業,林家「崑派餅店」、張家「犁記餅店」,崑派系「社口大夫第」林振芳後裔,已傳承四代的餅店,犁記則由張林犂創設於光緒20年(1894),都是中部地區歷史悠久,製作糕餅聞名全省的百年餅店,逢年過節常見大排長龍購餅,尤其是中秋節。記得小時候最令筆者垂涎的就是崑派麥芽餅與犁記綠豆椪,尤其新春佳節期間「吃甜甜,好過年,賺大錢(壓歲錢)」最應景。

2015台中巡安

2015年5月15日-5月23日, 「開閩三王」金身在台灣中北部會香祈福,安訪了台中、新竹、桃園、新北、淡水、基隆、台北以及馬祖等縣市區13個祠堂宮廟。


↑國民黨台中主委送來朱立倫賀信

這次活動最大亮點是我們製作了「唐末五代」隨王入閩「百家姓神道牌」,體現「開閩三王」是閩台兩地人民的共同祖先。由兩岸宗親共同抬著參加巡安祈福,所到之處,皆受到台灣鄉親熱烈歡迎,他們不分姓氏都拱著雙手作揖,其情之切,其心之誠令人動容。一位陳姓老先生說:「我們陳家的族譜就有記載我們的祖先是和王審知三兄弟一起來福建,傳衍二十幾代後於明末跟隨鄭成功來台灣」。見證了「兩岸一家親」濃濃氛圍。

2019台中巡安

2019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受台中市王姓宗親會、嘉義市王姓宗親會、高雄市王姓宗親會邀請,由福州市晉安閩台王審知研究會組織閩豫浙三地代表團430人共同組成閩豫浙王氏宗親暨閩王王審知信俗非遺文化交流訪問團護駕王審知金身赴台中進行王審知金身巡安祈福文化交流活動。

↑閩王金身安座台中閩王紀念館

此次在台行程內容分拜訪交流與閩王王審知金身巡安祈福兩部分,在台中市拜訪王姓宗親會以及友好社團組織,並在台中市區、台中神岡區、台中清水區、進行王審知金身巡安祈福活動。

↑閩王金身從台中閩王紀念館起駕巡安

10月22日中午,訪問團一行護駕閩王王審知金身抵達台中港,隨後由台中王姓宗親會接駕王審知金身,安座在台中永棋閩王紀念館。


↑閩王金身在神岡木德星宮安駕

10月23日上午8點,福州閩王王審知金身與台中閩王王審知金身共同從潭子區台中閩王紀念館起駕,由兩岸宗親同胞共同護駕,前往神岡區巡安祈福,巡安隊伍500余人,綿延數里,兩側群眾紛紛擺出桌案,焚香供奉王審知金身。巡安隊伍所過之處,旌旗招展,鞭炮齊鳴,熱鬧非凡,途經神岡順濟宮,並在其門前駐駕停留。順濟宮主供媽祖,王審知金身與其會香後,巡安隊伍繼續前行,前往神岡木德星宮會香,並在木德星宮駐駕。台中市副市長楊瓊瑛女士特意到神岡區迎駕王審知金身,並上香禮拜。


↑清水蓬麓宮祭祀閩王

10月23日下午,訪問團一行護駕王審知金身抵達台中清水區進行巡安祈福。清水區北寧里紀文來里長親自組織巡安祈福事宜的具體安排並全程參與活動。清水蓬麓宮供奉有開閩王王審知金身,歷史悠久,清水區王審知信俗群眾基礎也非常深厚,巡安當天百姓夾道歡迎,氣氛隆重熱烈。

參考資料

(1).《王氏族譜 同安珩厝馬巷渡台 東蓮公族系》東蓮公族譜編委會 編著,2019年出版
(2).《王氏族譜》祿盛公派下 編著,1969年出版。
(3).《台中市王姓宗親會35週年成果紀念冊》王建堃 發行人,王伯宗 主編,台中市王姓宗親會館,2020年11月29日出版。
(4).《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王正雄 總編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出版。
(5).《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賴志彰 總編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12月出版
(6).《台灣古蹟全集(第二冊)》關山情 主編,戶外生活雜誌社,1980年5月出版。
(7).《台灣地名辭書–卷十二 台中縣(一)》施添福 總編纂,台灣文獻館,2006年10月出版
(8).《台灣地名辭書–卷十二 台中縣(二)》施添福 總編纂,台灣文獻館,2007年9月出版
(9).《台灣涉漳舊地名與聚落開發 下》譚培根主編 塗志偉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10).《台灣區姓氏堂號考》楊緒賢 編撰,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6月出版。
(11).《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車站之沿革》林栭顯 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年出版。
(12).《全國姓名統計分析》內政部戶政司 編輯,2018年10月出版。
(13).《姓氏探源–台灣百大姓源流》林永安 許明鎮 編著,大康出版社,2009年出版
(14).《重修台灣省通志 卷二 土地志勝跡篇》廖財聰 編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12月出版。
(15).《重修台灣省通志 卷三 住民志姓氏篇》莊英章 編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出版。
(16).《神岡鄉志(上) (中) (下)冊》 陳茂祥 總編纂,神岡鄉公所,2009年出版。
(17).《彰化縣誌》道光版,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69年7月出版。
(18).《潭子鄉志》陳炎正 主編,潭子鄉公所,1993年出版。
(19).《潭子鄉閩南語謠諺集》胡萬川 陳嘉瑞 總編輯,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出版
(20).《豐原在地歷史探索》陳炎正 編著,大台中鄉土研究中心,2020年出版。
(21).《鯤島探源(2)》林衡道 口述,楊鴻博 整理,稻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
(22).台中市神岡區公所網址https://www.shengang.taichung.gov.tw
(23).台中市潭子區公所網址https://www.tanzi.taichung.gov.tw
(24).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台中分處網址https://www.epza.gov.tw
(25).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址https://www.tchac.taichung.gov.tw
(26).台中市立豐原國民中學網址
https://fyjh.tc.edu.tw
(27).台中市政府網址
https://www.taichung.gov.tw
(28).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網址https://www.tourism.taichung.gov.tw
(29).台灣鐵路管理局網址
https://www.railway.gov.tw

作者:王桂明 台中市王姓宗親會族譜顧問

發佈留言